金马小学成立雷烨中队,队员们讲述雷烨故事。(通讯员 高凤良 摄)
雷烨希望小学内的雷烨烈士塑像。
(相关资料图)
“如果你无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真相告诉全世界!” 这是战地记者永远的格言,也是抗日战争时期,与魏巍、沙飞齐名的著名战地记者雷烨的真实写照。4月20日是雷烨烈士牺牲80周年纪念日,他是一名记者,也是一名战士,24岁投身革命,29岁在平山县壮烈牺牲,后被安葬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他生前拍摄的《战斗在喜峰口》《日寇烧杀潘家峪》等摄影作品和撰写的《冀东潘家峪大惨案》通讯报道等文章,反映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事迹,对激励中国军民的抗战精神做出了贡献。昨日,省会一些红色历史研究学者前往雷烨牺牲地——平山县宅北乡南段峪,组织纪念活动,缅怀雷烨同志。而就在前一天,以雷烨的名字命名的雷烨中队在金马小学成立,将雷烨的精神世代传承下去。
29岁的雷烨为掩护群众突围牺牲
雷烨,在许多石家庄人的心中,还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名字。但在80多年前的抗战烽火中,他却是一个与魏巍、沙飞齐名的战地记者。
平山县宅北乡南段峪村,就是80年前雷烨牺牲的地方。在村子主路的西侧,山前的一块空地上,树立着“雷烨牺牲地旧址”的纪念碑。当这些红色历史研究学者到达时,碑前已摆放了鲜花,显然已有人来祭奠过。
雷烨原名项俊文,浙江金华人。24岁投身革命,时任八路军总政前线记者团晋察冀组组长、冀东军区组织科长。“雷烨牺牲的时候只有29岁。”已近古稀之年的南段峪村原党支部书记高建平向记者讲述起雷烨的故事,仍然感慨万千,听村里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老人讲, 雷烨特别平易近人,一点架子都没有,经常和老乡们拉家常。1943年4月19日深夜,雷烨刚刚完成照片选定,正在撰写文章时,敌情突发,数百名日军自南向北朝曹家庄、南段峪方向大扫荡。晋察冀画报社社长沙飞立即通知雷烨带着警卫员转移。他在收到通知后,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第一时间挨家挨户通知老乡,村民无一人伤亡。4月20日凌晨,雷烨从大岭沟走到石塘村南山沟时与敌军遭遇,展开了激战,击毙敌寇10余人,但交战中雷烨的腿部受了伤。这时候,雷烨向两个警卫员下了死命令:“我来掩护,你们赶快撤退!”警卫员执意不肯:“就是背也要把你背走,要死一起死!”雷烨斩钉截铁地说:“要死死一个,不能都死,你们快撒!不要管我!这是命令!”两个警卫员突出重围,保住了性命。而雷烨孤身一人奋力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敌人要下山活捉他,他宁死不当俘虏,从容不迫地将自己心爱的相机、自来水笔、望远镜等砸毁,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壮烈牺牲。
从“雷烨牺牲地旧址”纪念碑往北走不远,就是白草坪教学点,也就是雷烨希望小学,在操场上耸立着雷烨的半身塑像。杨存联老师经常在这里为孩子们讲述雷烨的故事,希望他们记住这位英勇的战地记者就牺牲在这里,永远不要忘记他。
以相机、纸笔为刀枪记录日寇罪行
“雷烨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战地记者。” 省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市政协常委、石家庄日报老新闻工作者王律,向雷烨希望小学捐赠了雷烨的相关书籍后表示,雷烨父母双亡,他独自抚养着4个弟弟妹妹。抗战爆发后,他接触了许多进步人士,投身革命的念头与日俱增。1938年,他安排好四个弟弟妹妹后,怀揣着卖掉祖宅换来的100块大洋,参加革命。雷烨虽然没有经过专业的战地摄影培训,却拍下了一幕幕震撼人心的战争场景。1941年11月25日,日寇在丰润县潘家峪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惨案,雷烨拍摄下了许多极具史料价值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下了日寇的暴行。1943年5月出版的《晋察冀画报》中出版了雷烨的摄影专辑,既是纪念他,也是向全世界揭露日寇的侵华罪行。雷烨的事迹曾入选《正义与勇气——世界百名杰出战地记者列传》,被列为近百年来110名杰出战地记者之一,是国家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中唯一的摄影记者。
雷烨24岁投身革命,辗转奔波在战火中,他以相机、纸笔为刀枪,记录日军的侵华罪行;29岁为掩护群众突围,英勇牺牲,长眠异乡,激励着人们勇敢前行。“学习雷烨,宣传雷烨,不断升华自己的境界,营养自己的精神,传承烈士的遗志,是我等终生的追求。又到雷烨忌日了,让我们祭起心香千瓣缅怀他!”河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河北省著名红色专家张志平虽然不能到达现场,却也用致信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缅怀之情。
金马小学雷烨中队传承雷烨精神
雷烨,虽然已经离开我们80年了,但他的精神会永远传承下去。就在前一天,4月19日,以雷烨的名字命名的雷烨中队在金马小学成立。
鲜艳的队旗飘扬,雷烨中队的队员们讲述着雷烨的故事。看到雷烨拍摄的《日寇烧杀潘家峪》照片,一位队员动情讲述着:“1941年1月25日,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潘家峪大惨案’。雷烨第二天就赶到现场,只见满眼都是残垣断壁,成堆的尸体,有的烧焦成团扭结,似乎还在挣扎。1300人的村子,只剩下20个幸存者。……这是日寇疯狂屠杀无辜平民的罪证。我想,雷烨烈士在拍摄这张照片的时候一定是泪流满面,心中一定满含着对敌人无尽的仇恨!因此,他的照片激起了人民群众愤怒的浪潮,向世界发出了悲壮的吼声!”
队员们还利用网络查阅学习了雷烨烈士的生平事迹,学习了许多有关雷烨的作品。还专门拜访了《雷烨传略》的作者高永桢爷爷,听他讲了雷烨的许多故事。并一起去王律工作室红色印记收藏展厅、河北美术馆参观,更加深入了解雷烨的故事。中队还开展了每月评选“雷烨式好少年”的活动。
“之前我总是崇拜明星,觉得他们很酷很耀眼。深入学习雷烨烈士的事迹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想到他隐姓埋名,从遥远的家乡来到最艰苦的抗日战场,为国家和人民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我终于认识到,那些明星们只是有好看的皮囊,这些英烈们才是我们的民族之光。我要成为雷烨烈士最忠实的粉丝,学习雷烨精神,将他的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张欣怡同学感慨地说。
雷烨烈士的精神品质正成为队员们勇敢前行的力量源泉。“我这20多年一直在执着地追寻雷烨同志的足迹,他是我们新闻战线一位杰出的抗日烈士,是我们现在的新闻工作者学习的楷模和典范。”王律表示,“今年又恰逢雷烨同志牺牲80周年,除了缅怀他,追寻他的足迹,最重要的是要传承和传播雷烨精神。在我们的倡导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以烈士名字命名的雷烨中队,赓续红色血脉。”
“雷烨,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舍小家,为大家,投身革命,用他的相机记录日军的侵华罪行;为掩护群众突围,英勇牺牲。80年过去了,我们应该将雷烨精神融入到我们的工作中。”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史料室副主任魏凤伟表示,雷烨中队的成立,让雷烨的故事在青少年中传唱,更让雷烨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
文/图 燕赵晚报融媒体记者 冯月静
标签: